德國一位六十九歲的老太太竟然過了十五年完全不花錢的生活!千萬不要誤會那十五年是節衣縮食,到處去吃別人剩食的日子。相反,老太太過的是歐洲人優質生活,不花錢並不表示不消費,而是棄用貨幣,重回到未有貨幣之前的古時代,以物易物,以服務換服務的互補生活方式。

史 維梅太太是位心理治療師,十五年前偶然萌生一個意念,嘗試做一個實驗:過一年完全不用錢的生活。以為這種無錢可花的生活很刻苦,豈料不花錢的日子過着過 着,令她上了癮,從此不再用錢。她說:“捨棄掉金錢讓我生活過得有品質,獲得內在財富及自由。”法新社的報道沒有具體說明老太如何度過這不用錢的十五年, 但我們可以推想:史維梅是心理治療師,她大概以心理治療服務,來換取病人提供的生活必需品及各種各樣服務。老人家在接受記者訪問時還淡淡地化了粧,顯見她 不用錢買,還可以有化粧品用。

不用錢的日子,令史太太覺得生活有品質,獲得內在財富與自由。這話裡面最大的玄機是“自由”這個字。金錢世界 通過錢的符號——每個人的入息,來劃分等級,賺錢愈多,社會地位便愈高。人人都不自覺地追逐金錢,即使所賺的錢遠超生活所需,還是不肯罷手,繼續努力,把 時間和精力繼續換金錢……。不惜犧牲生活品質和自由。

由於史太太過的是無錢生活,她毋須要不停地賺錢,只須按自己生活需要來工作。例如每月 要吃多少食物,交多少電費,房子維修補養要多少費用,娛樂費多少錢,都可以通過適量的工作來換取。她一個人生活不需要很多東西,並不需要不停地工作來賺更 多的用品及服務,於是有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,得到更大的自由。

在協商互換服務及商品過程中,可能一個治療師的工作同一個木匠或者一個農夫的工作,在意義上是對等及分別不大的,沒有了金錢作中介,人與人之間更加平等,沒有高低之分,那豈不是個和諧而美妙的社會?

現 代人為錢營營役役,每天盯着股市、匯市和樓市,不知不覺中做了金錢奴隸,還認為理所當然。但全球金融風暴至今,一次又一次的市場動盪不斷把人們辛勞所得血 汗錢歸零,我們才赫然發現,錢原來只是開動印鈔機隨心所欲印出來的東西,卻可以耗掉一個人的靑春,德國老太太早在十五年前已大徹大悟,悠然避過這場全球災 劫,樂活至今。

沈尙靑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eca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